爱游戏app-德国劲旅慕尼黑巴赫迪斯勒推出新战略

admin 25 2025-06-09 07:34:36

  (本期问题下方是上期答案)

  本期问题:

  提示一:纳粹德国最疯狂的重型战车项目。

  提示二:曾被称为“陆地版的沙恩霍斯特”。

  提示三:是吞噬资源的巨兽,没有一辆车被生产出来。

  提示四:使用恐怖的280mm口径主炮。

  答案将在下期揭晓,欢迎大家踊跃竞猜~

  上期答案:

  J-201型反坦克导弹

  介绍:

  1962年,刚刚成立不久的炮兵技术研究院一所在所长卢伟如的带领下,决定着手研制我国第—代反坦克导弹,代号为J-201。然而,当时的一所,既没有类似产品的样品,也没有相关的资料,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从苏联引进过一些导弹的相关技术,有地空、空空、岸舰等多个品种,然而就是没有导弹家族中个头最小的反坦克导弹。

J-201型反坦克导弹,尾翼无法折叠

  这第一步怎么迈?无疑成了摆在我国年轻的科研人员面前最迫切的难题。

  此时,曹刚川等同志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给我们带来了苏联3M-6反坦克导弹的教材和使用说明。这对于第一枚反坦克导弹研制人员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这些资料对我们决定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项目的研究方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后来我们没有直接采用这个方案,因为它是车载型,而我们要搞的则是便携式,但是,苏联3M-6反坦克导弹的相关资料促成了我们下决心采用有线制导方案,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反坦克导弹的原理、结构也很有参考价值。

德国劲旅慕尼黑巴赫迪斯勒推出新战略

准备进行试射的J-201

  后来,我们获得了西德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柯布拉”的勤务指南,该勤务指南对“柯布拉”的结构与性能参数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在反坦克导弹事业上刚刚学步的我们,只能临摹“柯布拉”,别无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从外形来看,我们研制的J-201反坦克导弹酷似西德的“柯布拉”的原因。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J-201终于于1973年1月批准设计定型。但是,J-201反坦克导弹最后并没有列入装备体制,也没有批量生产,其原因有多种猜测,有的人则把它归咎于一次表演试验中的一发故障弹。

  1977年8月10日、17日和9月15日,J-201在北京南口靶场进行了三次汇报试验,对1400米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射击取得了21发15中的骄人战绩。但是就是在这个重要时刻,发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故障。一发导弹在飞行中意外坠地,此后该导弹失去了控制,突然掉过头来向阵地方向飞来,多亏导弹自行坠落在靶场的空地上,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可是这样的故障发生在向领导机关汇报表演的关键时刻,着实让人后怕。出现这次故障固然是J一201项目的不幸,但并不是J-201没有装备部队的根本原因。

红箭-73反坦克导弹

  其实,当J-201定型之时,测绘仿制苏联“赛格”反坦克导弹的“红箭”-73项目已经展开。就在这次J-201汇报试验之时,即将定型的“红箭”-73也在同场竞技。

  J-201的研制依据是西德的“柯布拉”,而“红箭”-73则是苏联的“赛格”。“赛格”和“柯布拉”同属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都是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但“柯布拉”是第一代的早期产品,而“赛格”则是晚期产品,“赛格”的性能与技术水平全面优于“柯布拉”,不但射程远、飞行速度快、威力大,而且勤务性好。比如“赛格”的射程是“柯布拉”的两倍,“赛格”的尾翼可以折叠,包装箱的体积很小,而“柯布拉”的尾冀很大,又不能折叠,包装箱个儿很大。因此,相比之下,J-201肯定不如“赛格“。竞争结果“红箭”-73胜出应是意料之中。

  但是需要肯定的是,J-201反坦克导弹的贡献并不在于它列不列装,而在于它是我国根据一本国外的勤务指南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铺路石。另一方面,它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研制队伍,促成了我国反坦克导弹研究基地的建立。就是这个基地,后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反坦克导弹研发中心;就是这支研究队伍,在后来的四十多年里,屡战屡胜,为我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欢迎来看花熊说军事

上一篇:爱游戏官网-关于霍芬海姆客场不敌南特圣埃蒂安反目成仇的信息
下一篇:爱游戏官方登录入口-尤文图斯告急止步,八强梦想破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